《世界中医药》:首个“网络药理学评价方法指南”发布

2021年3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认证通过了《网络药理学评价方法指南》,这意味着由世中联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牵头提出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标准,正式成为国际标准,这也是中医药领域第一个正式制定的关于新兴学科的国际标准,走出中医药原创研究引领交叉学科国际发展的关键一步。

据介绍,网络药理学是药物系统性研究的前沿交叉学科,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引起医药领域、信息领域等的广泛关注。目前,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数量呈现井喷,从10年前不到10篇已增长到近2000篇。该指南的制定有利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领域整体研究水平的提高,对规范网络药理学科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世中联网络药理学专委会首届会长、该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梢教授介绍,这一国际标准对网络药理学所使用技术方法的可靠性、准确性进行了定义,并提出了评价方法。该项标准制定从2018年开始筹备,由清华大学、世界中联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发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澳门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遵义医科大学、兰州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清华-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等院校参加。

日前,该标准英文版首发于《世界中医药杂志》英文刊(World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JTCM),中文版发表于《世界中医药》杂志,均可在线查阅使用。

指南主要起草人简介

李梢,1973年生,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导、清华大学北京中医药交叉研究所所长,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世界中联网络药理学会会长、国家非遗第15代中医传人。致力于从“生物网络、网络靶标”的整体角度创建中西医药研究新方法,开辟中医药网络药理学方向,并以胃癌防治为例,在构建胃炎癌转化寒热证生物网络、发现胃癌极早期细胞、胃炎癌转化精准防治中药等方面进行示范应用。在Cell子刊等发表论文180篇,被Web of Science引用4450次,多篇论文入选F1000杰出论文、必读论文、Nature China最佳研究亮点,拥有专利30余项,领衔制定网络药理学首个国际标准。成果入选2019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应用、2019中华中医药学会十大学术热点、2014世界中医药十大新闻。获李时珍医药创新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励。

李梢带领团队率先开展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中医药交叉科学研究,探索出了网络药理学、中医药人工智能等新方向,并在胃癌等重大疾病的中医药智慧与精准防治上取得研究成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出中医药人力量,入选2020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

在中医药现代化方面,李梢团队揭示了中医“寒热”“扶正”等经典理论的系统生物学基础,揭示六味地黄丸、葛根芩连汤、清络饮、桂枝茯苓丸等多种中医经典方、名医验方、中药大品种的网络调节机理,发现中药疗效依据、优化组方和精准临床定位,领衔制定了第一个网络药理学的国际标准,建立了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医药智能研发新模式;在重大疾病防控方面,李梢团队率先发现了能显著前移胃癌早诊时间的胃癌极早期细胞标志物、能客观区分寒热证的舌苔菌群标志物、能靶向胃癌极早期细胞从而抑制炎癌转化的药食同源中药,结合四诊信息创建了胃健康中西医智能预警App,创立了智能早筛、极早诊断、精准早治三位一体的智慧与精准防治系统,并在福州胃癌高发区落地转化,被评为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创新引领亮点。2020年12月,李梢还率先在清华大学建立了跨多个院系的、以中医药交叉创新为目标的北京市中医药交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