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3日上午,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中医心身医学2021学术年会开幕式·院士国医论坛在上海市久事衡山大酒店顺利召开,本次大会将围绕“融多学科智慧,助力心身健康”的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心身医学的原创理论和新进展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
大会开幕式由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中医院原书记、原院长徐建教授主持,上海市中医医院院长钟力炜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党委副书记、世中联心身医学专委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郭蓉娟教授,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胡鸿毅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教授分别致辞。
上海市中医医院院长钟力炜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的竞争趋于激烈,人民精神压力倍增,发展心身医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治疗也从过去的单纯治疗理念转为全面管理的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为促进心身疾病的良好干预和防治,本次心身医学年会将多学科融合,为全国心身医学学术同道搭建一个互相交流的知识平台。我们相信,这次学术研讨会通过分享和交流各位专家多年的学术前沿成果,必将积极推动我们在心身事业方面的前进步伐,必将为全市各个基层医疗单位发展心身疾病专科提供相应的借鉴,从而为其推动整个行业的科技发展和地方的健康事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党委副书记、世中联心身医学专委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郭蓉娟教授在线上发言中介绍,世中联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自成立以来,始终以研究和促进心身医学在中国及世界的发展及实践为目标,以提供心身疾病研究与实践的思路和技术为宗旨,搭建服务于医疗、教学、科研的国际交流的全球平台。本次大会特别设立了18个专题论坛,内容涉及精神心理科、神经科、消化科、心血管科、肿瘤科、儿科、妇产科、老年科等各科常见的心身问题、心身障碍、心身疾病,从理论创新、医学人文、健康教育、亚健康防治、疾病诊疗、互联网助力、产业转化等全链条多维度进行系统研讨,邀请到国内外150余位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及多学科著名专家学者,围绕心身医学诊疗经验、最新研究成果、研究热难点及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讨论、交流和碰撞,以期促进我国心身医学事业的普及和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人全生命周期的心身健康服务,助力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实施。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胡鸿毅教授提出,在抗疫过程中,新发传染病和心身疾病之间的相互关联,带给了我们很多新思考,也让我们看到了心身医学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中医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心身和谐的重要性,如今我们如何围绕新的疾病、新的挑战、新的临床问题来拓宽精神医学研究的路径,尤其是中医研究的学术范式,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工作。胡鸿毅教授表示,希望在这样一个世界性共通的平台上,我们可以唱好中医的戏,把我们中医老祖宗的智慧转化为全世界可以掌握的方法和技术,尤其在理念方面,为我们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我们中医人、中国人应有的贡献。
接下来,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指出,形神兼养、形立神生是中医临床的重要优势。当今我们进入了大科学的新时代,要迎接数字化新纪元,应该在继承中医优势的基础上守正创新。我们要从历史范畴上,充分挖掘历代名医医案和中医师日常诊疗的真实记录,这是一笔大数据,但却是混沌的、非线性的。互联网+、5G+诊疗模式的发展,对于我们搜集整理数据库,是一个重要的机遇。数据学的发展,有利于我们处理非线性资料以完善中医学理论,使具有科学、人文双重属性的中医学得到更充分地发展。正如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代表大会中所讲,我们中国进入了科技工程的突破期。突破期对于中医学来说,重要的就是共识疗效的评价,寻求非线性数据的发掘,有望更好地服务民生、嘉惠医林,促进中医学面向未来、面向世界。
大会开幕式最后,“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疾患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在心理疾病的医疗照护、临床认知、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短板,所以我们世中联心身医学专委会的重要任务,就是补足短板,特别是发挥中医药、西医药两者之长,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推动中医药在心身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在武汉抗击疫情过程中,张伯礼院士发现很多新冠感染者康复之后产生自卑情绪,基于此他强调,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地从心身医学角度给予患者关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善于传承和发展传统中医学,同时与现代医学的诊疗标准相结合,就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至此,中国中医心身医学2021学术年会开幕式圆满结束。
开幕式结束后,在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中医院原书记、原院长徐建教授的主持下,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徐建光教授开展了题为“中医心身医学-来自时代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需求”的学术汇报。徐建光教授指出,心身医学是促进和保障人类健康最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医学整合学科之一,目前心身疾病的患病率逐步增加、疾病谱和医学模式发生转变,但是临床医生对心身障碍的认识和临床诊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国现有的心身医学服务资源严重不足,因此需要广泛开展心身医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同时建立多学科心身诊疗模式,从而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心身医学的认识水平。最后徐教授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举办,继承和发扬多学科整合、临床转化的特色,充分展示相关学科的临床科研成果,为中医在心身医学领域开辟广阔的舞台。
随后在徐建教授的主持下,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教授讲述了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为国之重策,并且以化学生物学、干细胞研究、慢性病及在抗击疫情中的应用等为例,说明中医药学在当代的作用和价值,为人类健康贡献中国智慧,也为心身医学带来启迪与动力。在开发利用中医药过程中,要遵循中医药特点及研究规律,坚持中医药理论指导,注重心身并调的整体观及中医药的原创思维,把握中医药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方向,加强跨界交叉合作,以开放的视野推动中医药的传承创新,把中医药创新研究提到国家科技战略的高度,从而推动我国科技的原始创新。
接下来主持交给深圳市中医院原党委书记、原院长李顺民教授,在李顺民教授的主持下,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教授以“国内外脑科学计划进展及形式”为题,作了精彩绝伦的报告。陆林院士系统介绍了国际脑计划研究,从整体布局,组织实施、总体技术路线、脑认知原理解析、类脑计算与脑机智能技术等全面介绍了中国脑计划,详细阐述了脑疾病领域已取得的成果以及脑疾病研究可能的突破方向,对脑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第四位带来学术汇报的专家是清华大学北京市中医药交叉研究所所长李梢教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医学心理学研究室主任杨秋莉教授的主持下,李梢教授就“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中医药研究探索”进行了精彩的演讲。网络药理学是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医药结合的一个新兴学科,也是符合中医药整体特色的一个具有原创性的新学科。李梢教授首次提出“网络靶标”理论与方法,主要介绍中医药网络药理学相关的“网络靶标”理论、赋能中医药研发的网络药理学智能与定量分析UNIQ系统,及其在胃癌“治未病”等方面的重要应用,体现了网络药理学在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最后,在本次大会秘书长赵鹏博士的主持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党委副书记、世中联心身医学专委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郭蓉娟教授带来了题为“中医心身医学发展的源流及展望”的精彩汇报。郭蓉娟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意象思维模式的深刻内涵,系统阐释了七情致病理论体系,创新性提出虚气留滞病机演变规律,认为治疗七情致病患者要心身并调,应从“虚、郁、滞”入手,注重培元、开郁、通滞。郭蓉娟教授指出,中医与西医心身医学具有鲜明的互补特性,相互启发融合,有望创立中国特色的心身医学,为世界心身医学贡献中国智慧,引起会众的广泛关注。
在22-24日期间,大会邀请到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跨界交流,将多方优质资源形成合力,继续对中医心身医学在各个领域的传统理论、现代新医学模式、临床相关疾病及其现代化研究所关注的问题进行学术汇报和讨论,大会共开设院士国医论坛、心身健康与产业论坛、医学与人文论坛、心身医学标准规范论坛、失眠与焦虑抑郁共病论坛、抑郁症肝郁脾虚论坛、心理危机干预论坛、双心论坛、消化心身论坛、混合焦虑抑郁障碍论坛、妇产科心身论坛、肿瘤心身论坛、青少年心身论坛、心身亚健康论坛、睡眠心身论坛、心身健康互联网论坛、老年抑郁与认知障碍论坛、躯体化障碍论坛等18个专题论坛,分享中西医心身医学诊疗经验及最新研究成果,全面展示中西医心身医学领域新概念、新动态,努力办成专业水平最高、涉及面最广、实践指导性最强的学术盛会,力争最大程度推动我国心身医学事业的发展。
本次大会通过医师报直播间、新浪新闻客户端、BTV科教-北京时间、好医靠、微博健康直播间、海上名医平台、快手等多家媒体线上同步直播。在“开幕式·国医院士论坛”的直播期间,通过医师报直播间观看的在线人数高达32万余人次,新浪直播间在线人数高达20万余人次,BTV科教直播间在线人数高达4.6万余人次,好医靠直播间在线人数高达2.8万余人次,微博健康直播间在线人数高达2.2万余人次,海上名医直播间在线人数高达1.7万余人次,共计传播63万余人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心身医学事业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