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1
01
药物与靶标之间的激活/抑制是药物的两种作用机制类型,解析药物-靶标“激活/抑制”作用机制是药物研发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药物和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预测、药物作用的组学分析等算法发展迅速。然而,由于药物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和数据稀缺性,如何采用人工智能方法预测药物与靶标的“激活/抑制”作用机制?这一问题尚缺乏有效解决方法,是药物机制预测领域的一个较大挑战。近期,清华大学李梢课题组提出了一个基于多视图深度学习...
-
2022-12
31
近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公布了新一轮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引用数据分析结果。清华大学北京市中医药交叉研究所所长李梢课题组发表的“TCM network pharmacology: A new trend towards combining computational,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approaches”(“中医药网络药理学:计算、实验与临床相结合的新发展趋势”)一文的被引次数进入全球前0.1%,成为“ESI热点论文(Hot Papers)”,同时也入...
-
2022-10
21
人体是一个由组织、细胞、分子等多层次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发掘不同组织的细胞构成及其分子特征,解析组织、细胞、分子等多层次要素的系统关联,是阐释人类复杂系统运行机制以及疾病诊疗规律的基础,也是当前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网络药理学等新兴学科关注的一个核心科学问题。2019年,李梢教授课题组发表了国际首个胃组织单细胞图谱,率先建立胃炎癌转化单细胞网络,发现前移胃癌早诊时点的胃癌极早期细胞,并实现临床转...
-
2022-06
13
人体是一个由组织、细胞、分子等多层次要素构成的复杂生物系统。理解人体表型和分子的系统关联,是中西医学共同面对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当前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网络药理学等新兴学科领域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目前单细胞组学等高通量检测技术的快速兴起,如何发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法,突破跨尺度信息融合难题,解析表型与分子之间的多层次关联网络,阐释人体复杂系统运行和疾病诊疗规律,成为研究重点。近期,清华...
-
2022-05
06
本文以胃炎患者为例,收集了35例患者的舌苔和胃液样本,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系统构建了舌苔与胃液的微生物图谱,并发现了两个部位之间微生物组的相关性。在物种构成方面,12个门,20个纲,28个目,48个科,72个属和164个种类微生物在舌苔与胃液中均被检测出。其中,在门级别上,放线菌(Actinobacteria)、拟杆菌(Bacteroidetes)、厚壁菌(Firmicutes)、梭杆菌(Fusobacteria)和变形菌(Proteobacteria)等...
-
2022-01
14
名医处方是中医临床经验和智慧的结晶,采用人工智能方法挖掘名医处方经验、进而智能推荐中药处方,成为传承与发扬名医经验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现有中药处方智能推荐研究往往只利用宏观层次的信息,忽略了病人和处方的微观生物机制,因此难以精准推荐中药处方。如何从宏、微观层次有效地挖掘名医经验,从而智能推荐中药处方,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近期,清华大学北京市中医药交叉研究所李梢课题组研制出融合宏、微观信息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