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
06
本文以胃炎患者为例,收集了35例患者的舌苔和胃液样本,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系统构建了舌苔与胃液的微生物图谱,并发现了两个部位之间微生物组的相关性。在物种构成方面,12个门,20个纲,28个目,48个科,72个属和164个种类微生物在舌苔与胃液中均被检测出。其中,在门级别上,放线菌(Actinobacteria)、拟杆菌(Bacteroidetes)、厚壁菌(Firmicutes)、梭杆菌(Fusobacteria)和变形菌(Proteobacteria)等...
-
2022-01
14
名医处方是中医临床经验和智慧的结晶,采用人工智能方法挖掘名医处方经验、进而智能推荐中药处方,成为传承与发扬名医经验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现有中药处方智能推荐研究往往只利用宏观层次的信息,忽略了病人和处方的微观生物机制,因此难以精准推荐中药处方。如何从宏、微观层次有效地挖掘名医经验,从而智能推荐中药处方,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近期,清华大学北京市中医药交叉研究所李梢课题组研制出融合宏、微观信息的中药...
-
2021-12
06
多肽涉及和参与生物体内各种细胞过程,比如信号传导、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在生物体内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目前,已经有超过7000种天然多肽被发现【1】。由于多肽药物主要来源于天然多肽或者内源性多肽,因此作用机理明确、具有更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安全性较高,能够广泛作用于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等。目前,全球市场上大约有80多种多肽药物,占全球制药市场的5%,且有200~3...
-
2021-12
03
2021年11月16日,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发布了由李梢、张鹏、古槿、张鹏、江瑞、李衍达撰写的《基于生物网络的关系推断原理、方法与应用》一文,详细介绍了基于生物网络的关系推断理论与方法,以及部分典型案例,为克服当前还原论医学研究模式的局限,从复杂生物网络角度理解疾病的本质规律提供了重要突破口。【摘要】在生物医学大数据时代,如何全面有效地发现致病基因、药物靶标等关键要素,从整体上理解宏观表型的微观本质,是...
-
2021-11
12
2021年10月,清华大学李梢教授主编的网络药理学英文专著《Network pharmacology》由Springer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该书是首部系统阐述网络药理学理论、方法与应用的专著。当前“单基因、单靶标、单药物”医药研究模式是在“还原论”思想下形成,这一研究模式在近现代取得了很大发展,为现代医学和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生命是一个整体。还原论研究模式在理解生命的复杂性与整体性上存在较大局限,难以理...
-
2021-11
06
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高发,胃癌、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前列。Notch信号通路对肠道发育及稳态的调控尤为关键,但其对下游基因表达的调控牵涉甚广,和多种通路存在复杂互作,机制尚未阐明。如何探究Notch信号通路与消化道肿瘤发生的关联机制,亟需建立新的研究策略。2021年, 清华大学医学院倪建泉课题组、自动化系李梢课题组及同济大学孙方霖课题组在《EMBO Reports》杂志上合作发表了题为“HP1cregulates developme...